欢迎访问广西林科院米乐app官网登录官网!
党建之窗

学习塞罕坝精神,加快广西林科院创新发展-米乐app官网登录

发布时间:2018-06-12  作者:  文:尹国平 /图:尹国平、张庆志   来源:  总浏览:180  今日浏览:1 

        2018年6月6日至10日,自治区林业厅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组织举办“全区林业系统2018年处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”,自治区林业厅邓建华副厅长,厅党组成员、广西林科院安家成院长带队,全区63名林业系统处级干部参加培训,我院党委书记尹国平参加了培训班。
        培训班上,通过参观塞罕坝林场展览馆、室内授课和现场教学等方式,大家被塞罕坝的奇迹和精神震撼、感动,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、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。学员们也总结了值得学习和大力发扬的四点体会:一是学习和弘扬“忠于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科学求实、绿色发展”的塞罕坝精神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攻坚克难,敬业奉献。二是学习他们坚持生态优先,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。他们只进行间伐择伐不进行商业性采伐,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、林下经济、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,最大限度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。三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,着力提高森林质量。他们推行近自然经营,及时开展抚育间伐,营造复层异龄林,森林经营水平较高,森林整体质量较好。四是学习他们“只为成事想办法,不为困难找理由”的刻苦钻研、大胆创新的工作态度,敢于啃硬骨头,敢于打攻坚战,用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今后我院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塞罕坝精神,紧紧围绕我院的“一轴两翼”总体发展布局,以服务社会、服务生产、服务林农为根本宗旨,坚持问题导向,勇于创新,勇于担当,甘于奉献,肩负起引领和支撑广西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使命,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        塞罕坝林场建立于1962年。五十多年来,几代的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,在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极端恶劣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创业、接续奋斗、甘于奉献,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创造了“荒原变林海、沙地变绿洲”的人间奇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铸就了“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科学求实、绿色发展”的塞罕坝精神。2017年12月5日,林场荣获了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“地球卫士奖”。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北部,经营总面积140万亩。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和战争毁坏,土地日渐贫瘠,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。1962年,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植树造林,经过三代人努力,目前有森林面积112万亩,森林覆盖率由11.4%提高到80%,林木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。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达9.03立方米/亩,分别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.76倍、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.58倍。林场目前的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00亿元,每年可提供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。每年涵养水源、净化水质1.37亿立方米,吸收二氧化碳74.7万吨,释放氧气54.5万吨,被誉为“华北绿肺”、“天然氧吧”。\
(参观展览馆)
\
(室内授课)
\
(现场教学)
\
(造林前的荒原沙丘)
\
(塞罕坝人工林)
\
(塞罕坝林海) 
网站地图